浦城县委编办积极服务保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南平市委编办、浦城县委 时间:2024-10-12 11:33 浏览量:{{pvCount}}

 

近年来,浦城县立足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持续深化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调整机构职能、健全文化传承和保护体系,打造闽北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标杆实现800处不可移动文物点保护成果全民共享、公共文化服务惠及群众30余万人次、创作各类剧目500余个、培养非遗传承人200人、各类文艺作品获奖展30人次,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文化发展新体系。理顺文化领域管理体制,科学合理确定机构,优化调整机构职能,形成权责统一、精干高效的管理体制。一是机构设置不断健全进一步强化全县文物保护服务力度,在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加挂县文物局牌子,增设内设机构,并明确职责,健全文物行政管理机构。设立县文物保护技术中心,承担文物鉴定、复制、修复及文物保护和考古项目的实施等技术性、事务性工作,让文物保护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二是强化执法监管。深化文化领域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推行文化、文物保护、旅游等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组建浦城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依法统一行使文化、文物、旅游市场执法职责,深入开展行政监督检查,为文化市场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三是优化职能配置进一步优化浦城县文化馆、浦城县图书馆、浦城县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职能职责,增加公共文化服务造创力,大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近三年来,县文化馆举办浦城剪纸、闽派古琴、浦城青白瓷技艺、木偶等公益培训及展示展演活动150余场次,惠及群众3.2人次;城市书房流通人数26万余人次县博物馆接待参观8万余人次,成为展示浦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二、激发人才活力,走出文化传承新路径。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充分发挥用编进人计划宏观调控作用,坚持瘦身健身相结合,将编制资源向文化领域倾斜进一步提升机构编制使用效益。是加大编制统筹使用力度。统筹调配事业编制资源优先服务保障文化领域用编用人需求配合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做好事业单位人员调整配置,确保文化领域编制资源精准投放二是推动人才队伍优化提升。核准浦城县文化馆、浦城县图书馆、浦城县赣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等文化领域编制使用计划,用于招录文物与博物馆管理等相关专业工作人员,优化文化领域人才队伍年龄、学历、专业结构,努力打造一支“懂业务、会经营、善管理、能创新”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为全县文化事业发展赋能。三是搭建文化合作交流平台。坚持“以文兴城”“以文润城”,打造总投资7亿元的梦笔文化产业园,周边配套建设全民健身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博物馆、文化馆、大剧院和星级大酒店等公共服务项目。同时,与中央美院、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等合作,利用高校优质资源打造非遗传承中心、青少年文化交流研学中心、乡村写生基地等多样化文化产业业态,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放大品牌效应,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力。立足深厚文化底蕴,突出乡贤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及现代艺术文化亮点,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传承和保护体系。一是打造全民美育阵地。将浦城县美术馆更名为浦城美术馆(范迪安美术馆)开馆以来,开展美学美育论坛讲座、交流研讨、研学活动等70场次,接待参观23万余人次,成为人民群众欣赏美术佳作、提升文化素养的艺术殿堂。二是推动文艺事业繁荣。优化浦城县赣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设置,在剧目创造、送戏下乡等方面产出效益明显,创作演出大、中、小型剧目共500余个,其中,创排的赣剧现代戏《石陂枪声》荣获革命老区文化建设优秀作品(舞台剧类)奖,获福建省第十届百花文艺奖三等奖。近三年来,开展经常性文化惠民、戏曲进校园、非遗地方剧种文艺巡演(线上线下)等展演活动200余场次。三是加大非遗文化传承。支持新设浦城文学艺术院,承担组织文学艺术作品的创新创作、研究展示,扶持文艺新人,培训、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等工作支持县文化馆积极开展各类非遗培训,宣传展示展演,培养省级非遗传承人6人,市级非遗传承人20人,县级非遗传承人200,组织创作的各类文艺作品先后获国家级奖展5人次,获省级奖展22人次。

(南平市委编办、浦城县委编办)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
  • 没有效果